等候的空档里卫蓁朝姐弟俩那边瞅了一眼,叶瑾还坐在辘轳车旁,将一个个泥坯拉制成器具粗模,这粗模是针对最终成品而言的,尽管这些在她看来已经很好了。

    叶瑜则将拉制好的粗模倒扣放在修坯专用的轮车中心处,她手拿刻刀,随着转盘的旋转,用刀旋削,平衡泥坯厚度,好让泥模内外都更加平滑规整。

    大约两个时辰,卫蓁估计时间差不多了,就把窑炉内的匣子取出,经过一番高温炼制,匣内的草木早已化为灰烬,原石也不似初时坚固。

    然后把不同的种类的原石分别放入石钵内研磨成粉末状,和草木灰一并放置备用,需要时只需加入一定量的水即可制成釉水。

    釉粉磨好,卫蓁唤姐弟俩来看了一眼,两人均已瓷匠的身份给出了肯定。

    在这期间,那边的泥坯也早就成型,并且晾晒了一段时间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本应进行的步骤是画坯,就是用刻刀在泥模表面刻下花纹样式,或者用剪好的纸花附在泥坯表面然后勾画,当然也可以直接用画笔在外层描摹。

    叶家姐弟这一次做好泥坯有二十来个,其中有两个是已经画好的坯子,一个是在长颈瓶模样泥坯上的刻下了一株柳树,柳树枝蔓交杂,叶片脉络清晰,柳树栩栩如生,富有生机,着实是一幅好作品。

    另一个是在碟子模样的泥坯上画出的夏日乘凉图,苍翠的榕树下,一家人围着张石桌环坐,桌上摆放着切好的瓜果,图中六人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,每个人的神态又略有不同,很难想象这是在短短的时间内画出的作品。

    “今天第一次烧瓷,我本想着跳过画坯这一步,结果你们给了我一个大惊喜。”卫蓁看着姐弟俩,愉悦的笑意漫上眼角。

    看叶瑾咬着唇不说话,叶瑜替他答了,“公主喜欢就好。听闻昨日叶瑾表现有差,总得让公主对我二人的水平有个底才是。那副夏日乘凉图是叶瑾作品,另一幅是我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两幅图都很好,具体如何,烧成再看。”

    画好的泥坯看似精致,实则表面还有些粗糙,为了使瓷器更加精美,接下来就该上釉了。

    就卫蓁所知,上釉的方法也有很多,有将泥坯整个放在釉水里再取出的浸釉法,有用竹管向泥坯吹动的吹釉法,还有将釉水淋至泥坯表面任其流动的淋釉法等等,方法繁多,数不胜数。

    但她只是理论上的巨人,这极为专业的一步,同样要交给叶家姐弟来完成。

    他们根据不同形状的瓷坯,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上釉,这一步名为荡釉。

    在他们上釉的过程中,卫蓁着人拿来了许多陶匣。

    因为紧接着就是装窑,但上好釉瓷坯并不能直接放到窑炉中。

    以防瓷坯之间互相粘连,或是粘上灰尘,影响成品的美观,通常在入窑时都会放入陶制的匣钵内,陶器耐火,可以有效起到保护器物的作用。

    最后就是烧窑,卫蓁知道烧瓷的温度需得1100度以上,煤炭可以更容易达到这个温度,但具体如何把握,她却不知。

    因而,这最后一步也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。

    眼见瓷器入窑,炉火温度节节上升,卫蓁仰天长舒一口气,多亏她以前爱看纪录片,要不这么多工序可真不好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