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儿子把一碗粥都给吃完了,夏太太十分宽慰,向龚力正致以感激万分:“太感谢你了,龚师傅!今后一段日子可能还得继续麻烦你,就这几天我儿子三餐,可以再请你出山吗?”

    “没问题。”龚力正一口答应。做厨师的听见有人喜欢自己的厨艺无疑是最高兴的。不过,他告诉夏太太:“明天我可以亲自送来,但是后天,家里孩子有点事估计走不开,我会把菜做好,你这边可不可以叫人来拿?”

    “怎么好意思让你天天送!”夏太太听见他这话急忙说,“龚师傅。你说你那里地址,我派人去拿。”

    等等,家里孩子有事?孩子不是都是在这吗?说完前面话的夏太太回想起龚力伟的话,关心地问:“家里孩子怎么了?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。”龚力伟摸摸后脑勺,看看小女儿,“我爸让丫丫参加比试。”

    两岁半的小孩子要笔试?夏太太吃惊不已:“她念书了?念小学了?”说不好,人家龚家宫廷御厨后代像他们一样是请了私人家教。

    对方误会大了,龚力伟摆摆手:“不是的。是比厨艺。当然,丫丫连厨刀都不会拿。我爸叫孩子去凑热闹的。”

    “就她一个?”夏太太代表夏家人提出了重点疑问。

    “她和她大堂哥。她两个哥哥不行。”龚力伟说着尴尬地看一下两个儿子。龚夏文龚夏武和爸爸一样尴尬。

    厉害呀,这个小西施。夏家人知道,人家龚老爷子是名声在外的名厨,眼光能看中谁意味着什么。

    龚夏雅见夏太太、夏小叔、包括熊娃子夏实秋,都目光炯炯地看着她,看得她要囧囧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夏明生一只手忽然放她小脑瓜上,说:“后天是吧,我可以去旁观吗,龚师傅?”

    听见小叔这么说,夏太太和夏实秋跟上:“我们也去。”

    名厨大比拼,场面肯定很精彩。

    龚力伟老实道:“我得问问我爸。不过,我爸应该不会拒绝。”龚老爷子因为夏小叔对夏家印象很好。

    从医院离开时,已是傍晚时分。血红色的斜阳落在沥青路上,流泻在鳞次栉比的民居屋顶上,在此街道的夕阳美景中,小摊小贩们再次蜂拥出街准备迎接第二波吃客高峰。

    忙活了一天的人们,如早上赶着去上班前一样,饥肠辘辘。回家的路上买点小吃先填点肚皮,这是许多路人的习惯。马路两边的小吃摊就此红红火火。这样的热闹,那些大品牌的老字号肯定不会放过。从古至今,除了堂食,老字号对外售卖的窗口也是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龚力伟带着自家三个孩子,先是同其他人围在一个路边摊上。这是一个卖韭菜盒子的摊位。

    老北平街头巷尾卖韭菜盒子的,大多出自山东老乡。

    见是一锅上铺满油,小火起来后,油滋滋滋的冒响。放在油锅上面的韭菜盒子,底层被火煎得金黄金黄的。食客们扑鼻是煎到发焦的香气,很刺激人的食欲。

   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如此,标准韭菜盒子应该是干烙的做法却是在大街小巷里几乎灭绝了。

    龚力伟记得有一家北方馆卖干烙无油的韭菜盒子。